徐庆阳,博士,天津科技老员工物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氨基酸、核苷及其衍生物生产菌的定向选育、发酵过程控制、分离提取技术、产业化放大清洁生产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生物工程工艺实验》、《生物工程课程设计》。
研究生课程:《发酵设备工程》
主要教学研究及成果情况:
参与编写大学专业教材《氨基酸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实验教程》。
科研领域及方向:
[1]氨基酸、核苷及其衍生物基因工程菌构建;
[2]发酵过程控制及清洁生产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工信部清洁生产项目:《年产10万吨味精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2010-2012;
[2] 国家工信部清洁生产项目:《年产10万吨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强制发酵偶联新型浓缩连续等电提取工艺(应用)示范项目》,2010-2012;
[3] 国家工信部清洁生产项目:《味精浓缩连续等电与发酵母液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2-2014;
[4]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型微生物发酵法年产1000吨L-缬氨酸高技术产业化》,2012-2014;
[5] 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谷氨酸绿色制造集成技术》,2016-2018;
[6] 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高附加值发酵制品高效绿色制造关键工艺集成示范项目》,2018-2020;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谷氨酸棒杆菌精细调控高效合成饲用氨基酸》(2023YFD1300703-1),2023-2028;
[8]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07ZCKFSH0010020),2007-2010;
[9]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发酵法高效生产药用L-色氨酸》(14ZCZDSY00015),2014-2017;
[10] 新疆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L-色氨酸代谢调控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2023;
[12]宁夏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微生物发酵法高效发酵生产L-酪氨酸关键技术研究》,2021-2023;
[13]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动物必需氨基酸绿色高效发酵关键技术》,2021-2024;
[1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L-谷氨酸全营养代谢调控清洁发酵生产关键技术》,2020-2023;
[14] 呼伦贝尔市重点研发项目:《L-谷氨酸全营养代谢调控清洁发酵生产关键技术》,2021-2024;
[15]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L-苏氨酸低碳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2023YFKL0006),2023-2025;
[16]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酵母浸出物(Yeast extract)在苏氨酸、色氨酸发酵中的应用研究与推广》,2013-2014;
[17]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色氨酸技术开发》,2015-2018;
[18]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色氨酸和分支链氨基酸技术开发》,2017-2019;
[19]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真菌液态发酵产品技术提升》,2019-2024;
[20]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5-羟基色氨酸的生物制备》,2019-2022;
[21]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赖氨酸生产菌的发酵工艺优化》,2019-2022;
[22]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腺苷和腺嘌呤》,2021-2023;
[23]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技术开发》,2021-2031;
[24]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核苷技术开发》,2021-2023;
[25]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L-酪氨酸工程菌选育及小试发酵优化》,2021-2023;
[26]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大宗氨基酸高产菌株的开发》,2021-2026;
[27]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感受态细胞高密度培养关键工艺参数优化》,2022-2023;
[28]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芳香族氨基酸技术开发》,2022-2023;
[29]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核苷技术开发》,2022-2024;
[30]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核苷衍生物技术开发》,2022-2025;
[31] 专利技术转让项目:《一种腺苷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2022-2023;
[32]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技术开发》,2023-2025;
[33]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L-谷氨酸技术开发》,2023-2025;
[34]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药用核苷技术开发》,2023-2024;
[35]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生物发酵控制系统》,2023-2033;
[36]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生物发酵法生产核苷及氨基酸衍生物技术》,2023-2025;
[37]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和L-苏氨酸技术》,2023-2024;
[38]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生物发酵法生产L-苯丙氨酸技术》,2023-2033;
[39]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有机氮源应用技术开发》,2023-2027;
[40]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L-酪氨酸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023-2026;
[41]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小品种氨基酸液态发酵技术开发》,2024;
主要学术成果
先后发表各类科研究论文200余篇,代表作有:
[1] Guohua Li, Qingyang Xu, Haibo Xiong.et al. Improving the L-tyrosine produc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repeated batch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a novel centrifuge bioreactor.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21.126:3-11.
[2] Zhen Zhang,Zichen Yu,Jinduo Wang,Yifa Yu,Xiaoguang Fan, Qingyang Xu*.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L-5-hydroxytryptophan from glucose[J].Microbial Cell Factories,2022,21(1):198.
[3]Sun Pengjie, Li Changgeng, Gong Yu, Wang Jinduo, Xu Qingyang*. Process study of ceramic membrane-coupled mixed-cell ferment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denine[J].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2022;10:969668.
[4]Jinduo Wang,Shuo Wang,Siyu Wang,Pengjie Sun,Zhen Zhang , Qingyang Xu*.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in L-lysine fermentation using oxygen-enhanced bioreactor and oxygen vector[J].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2023,11.
[5] Yu Gong, Ruiqi Wang, Ling Ma, Shuo Wang, Changgeng Li, Qingyang Xu*.Optimization of trans-4-hydroxyproline synthesis pathway by rearrangement center carbon metabolism in Escherichia coli[J].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2023, 22(240):1-14.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的专利:
[1] 一种苏氨酸发酵培养基及苏氨酸清洁生产工艺,ZL2017102916603;
[2]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L-色氨酸的生产工艺,ZL201710530133.3;
[3]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L-色氨酸的结晶工艺,ZL2017103615798;
[4] 一种发酵罐余热回收系统及余热回收工艺,ZL 2018109955406;
[5] 一种酪氨酸的提取方法,ZL2019113015667;
[6]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13009014;
[7]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ZL2020114646753;
[8]一种高密度发酵生产L-赖氨酸的培养基及其方法,ZL2020115801101;
[9]一种L-苯丙氨酸的生产方法,ZL2020110262379;
[10]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ZL2020113009048;
[11]一种提高缬氨酸生产效率的恒容积发酵工艺,ZL2020106041725;
[12]一种饲用缬氨酸及蛋白肽的生产方法,ZL2020105196625;
[13]一种提高L-谷氨酸发酵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方法,ZL2020112975506;
[15]一种提高L-谷氨酰胺发酵产率和糖酸转化率的方法,ZL2020112975597;
[16]一种提高L-苯丙氨酸发酵产率和糖酸转化率的方法,ZL2020112975718;
[17]用于产生5-羟基色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ZL2021107141551;
[18]一种提高5-羟基色氨酸产量的方法,ZL2021106771563;
[19]一种腺苷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与应用,ZL202110188665X;
[20]一种L-谷氨酸生产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ZL2021101336999;
[21]一种提高L-苯丙氨酸发酵产率和糖酸转化率的方法,ZL2020112975718;
[22] 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全营养流加发酵控制工艺,ZL202010918523X;
[23] 一种生产乳清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ZL2022104179231;
[24] 高产L-谷氨酰胺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ZL2021111185938;
[25]一种高效发酵尾气处理装置,ZL2017204587875;
[26]一种文氏机械搅拌发酵罐装置,ZL201720248648X;
[27]一种超声结晶装置,ZL2017202477423;
[28]一种L-苏氨酸生产罐,ZL201720461750.8;
[29]一种色氨酸发酵罐,ZL201720247725.X;
[30]一种高效发酵尾气处理装置,ZL2017204587875;
[31]一种文氏机械搅拌发酵罐装置,ZL201720248648X;
[32]一种谷氨酸高效发酵装置,ZL201720702644.4;
[33]一种氨基酸发酵过程中去除乙酸装置,ZL201720657317.1;
[34]一种活性炭连续脱色再生装置,ZL201721184761.2;
[35]一种超声脱色装置,ZL201721183644.4;
[36]一种活性炭连续脱色装置,ZL201721183643.X;
[37]一种流态菌体固定化发酵罐,ZL2017207284408;
[38]一种双流态菌体固定化循环发酵罐,ZL2017207284569;
[39]一种氨基酸的发酵生产装置,ZL2018211337224;
[40]一种纯氧循环发酵系统,Zl2018211449592;
[41]一种气升式双循环发酵装置,ZL2018211288285;
[42]一种发酵罐余热回收系统,ZL2018214022531;
[43]一种酪氨酸发酵提取装置,ZL2018214941786;
[44]一种连续超声树脂脱色装置,ZL2018214029329;
[45]一种透析补料及间歇在位透析装置,ZL2018214187498;
[46]一种气升式氨基酸发酵罐,ZL2019222365487;
[47]一种发酵罐喷雾补料装置,ZL201922222809X;
[48]一种连续恒浓度结晶装置,ZL2019222683687;
[49]一种有机酸循环发酵装置,ZL2019222687048;
[50]一种以无菌空气为动力的有机酸循环发酵装置,ZL2019222699079;
[51]一种有机酸循环发酵和分离提取装置,ZL2019222774031;
[52]一种连续结晶设备,ZL2020206869806;
[53]一种浓缩连续结晶设备;ZL2020207101432
[54]一种连续蒸发浓缩结晶分离设备,ZL2020208739614;
[55]一种氨基酸生物发酵快速反应系统,ZL2020208748257;
[56]一种L-酪氨酸分离设备,ZL2020218526436;
[57]一种酒精发酵装置,ZL202021906499X;
[58]一种氨基酸发酵过程中乙酸去除装置,ZL2020219064970;
[59] 一种L-酪氨酸超声辅助结晶发酵罐,ZL2023204489115;
[60] 一种酪氨酸循环发酵装置,ZL2023202396385;
[61] 一种氨基酸高效供氧发酵装置,ZL2023204495578。
近年以第一发明人申请的专利有:
[1]一种赖氨酸循环发酵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011559791.3;
[2]一种5-羟基色氨酸分离提取方法,申请号:202110677155.9;
[3]一种生产5-羟基色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111731240;
[4]一种L-酪氨酸分离设备及L-酪氨酸分离方法,申请号:202010892826.9;
[5]L-谷氨酸亚适量高产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NH4+分阶段控制发酵方法,申请号:202110806044.3;
[6]一种发酵生产L-谷氨酰胺的方法,申请号:202211171808.7;
[7]用于生产反式-4-羟基脯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211504919.5;
[8]一种提高核黄素产量的发酵方法,申请号:202111158353.0;
[9]适用于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组方及其应用,申请号:202111163151.5;
[10]高产L-谷氨酰胺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111118593.8;
[11]一种发酵生产腺嘌呤的方法,申请号:202210414242.X;
[12]一种生产乳清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210417923.1;
[13] 一种苯丙氨酸大肠杆菌生产菌及其应用,申请号:202211190808.1;
[14]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L-酪氨酸的方法,申请号:202310301024X;
[15]一种提高L-酪氨酸发酵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方法,申请号:2023102877267;
[16]一种L-酪氨酸高效生产菌株的定向改造方法及生产菌株,申请号:2023102876245;
[17]酪氨酸生产菌的定向改造方法及生产菌株与酪氨酸发酵方法,申请号:2023102806717;
[18]一种循环发酵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申请号:2023102754017;
[19]一种提高L-酪氨酸产量和转化率的方法,申请号:2023101278954;
[20]一种L-酪氨酸发酵过程降低泡沫的方法,申请号:2023101278348;
[21]一种大肠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03010254;
[22] 用于生产腺嘌呤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04164870;
[23] 一种提高L-酪氨酸产量及转化率的方法 ,申请号:2023102876052;
[24] 一种酪胺生产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06994024;
[25] 一种生产5-羟色氨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07228003;
[26]一种生产次黄嘌呤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0644593;
[27]一种莽草酸途径人工操纵子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0712266;
[28]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083134X;
[29]一种左旋多巴生产菌株及其定向改造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1271985;
[30] 一种生产 5-羟色胺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2001150;
[31]一种对香豆酸生产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6663494;
[32]一种2’-脱氧腺苷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3116663475;
获奖情况:
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1]《谷氨酸(味精)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于2015年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7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玉米原料高效清洁生产谷氨酸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201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嘌呤核苷及其衍生物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21年新疆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L-谷氨酸的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饲粮必需氨基酸高产菌株构建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得202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饲用L-色氨酸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L-苏氨酸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微生物发酵L-色氨酸代谢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得2023年宁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1] 《L-色氨酸生物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23年新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L-异亮氨酸发酵高产菌株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2020年宁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3] 《颗粒型苏氨酸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20年黑龙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4] 《生物技术在玉米深加工中的应用-谷氨酸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得2017年齐齐哈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天津科技大学伟德BETVLCTOR
邮政编码:300457
传 真:022-60602298
Email:xuqingyang@tust.edu.cn